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首页 >公体教育 >教学大纲 >正文

2022版教学大纲前言

发布日期:2023-02-21 16:26:59    作者:     来源:     点击:

   

 

体育教学大纲是指导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文件和重要依据,它反映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结合四川省教育厅《2021年四川省教育系统体育美育卫生与国防教育工作重点》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要求,重新修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新大纲的主要特点是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为依托,深度融合一、二课堂,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以“教会、勤练、常赛”为工作核心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同时大营造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五育协调的育人环境,不断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课程代码与名称

课程代码:

PE000014\PE000024\PE000034\PE000044\PE000054\PE000064

中文名称:体育课

英文名称:Physical  Education

 

二、体育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

)性质

1、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2、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

体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引领,把握学生体育三大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体育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全面实施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坚持课内外有机结合,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体育课程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课程内容,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教学模式:16学时俱乐部课堂+8学时俱乐部活动,保证学生学习,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为学生参与运动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体育学习、体育锻炼、运动竞赛和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体育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习效果为导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5.重视过程化学习评价

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完善一、二课堂深度融合的体育俱乐部制教育教学模式,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构建过程化考核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围绕核心素养,既关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与专项运动技能,又关注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及体育品德;既关注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又关注健康意识和行为养成。同时,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形成核心素养。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设置了体育保健课程,体育选修通识课程。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

)、目标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1核心素养内涵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1.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

2.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

3)、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维度。

核心素养的上述三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目标:

2、课程目标

1)、运动参与: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

2)、运动技能: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具有运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进行科学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身体健康,达到体质健康测试要求

4)、心理健康:能调节自身情绪,遵循体育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5)、社会适应:能适应多种环境,具有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社会适应良好

(三)任务

1、通过体育课程教育,使学生至少掌握2种以上的身体锻炼方法,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培育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科学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3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意志、品德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

4通过考核、测评等管理手段,督促学生坚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单项俱乐部活动。

(5)督促全体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达到并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成毕业要求。

(四)内容

1、体育理论:大学体育概述、科学体育运动、体育生保健知识、体育文化与欣赏。

2、体育实践:田径类、大球类、小球类、休闲健身类、武术跆拳道与民族民俗民间类设置22个运动项

三、体育课程选编教材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的教学方向,全面体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体育文化含量。

3、符合“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批准的体育课程教材。

4、符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5、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兴趣爱好,结合当今体育运动的新方向、新成果及发展趋势,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为主线。

6、根据我校师资配备,场地器材,专项和体育传统特点需要选用教材,注重实效,教材内容少而精。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

四、体育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设置、时数分配、专项设置说明

(一)组织形式:推行俱乐部制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体育一、二课堂,全面实施大学体育教育

1、选项课打破系别、班级,自主选择项目、时段、重新组合上课。

2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原则上每班不超过30人,保健班以30人为限,每班不足15人不开课。

3、体育课第一课堂时间为90分钟,完成“教会”任务。

4、体育课第二课堂时间为90分钟/次360分钟/学期。以体育技能辅导、体育讲座、校园跑、运动代表队训练、常赛体系、体质健康测试的形式开展,落实“勤练、常赛”要求。

5、“校园跑”按照体育部制定的实施细则进行。

6、体质健康测试按照教育部要求及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制定的实施细则进行。

7、游泳课按照教育部要求和体育部制定的实施细则进行。

(二)课程设置与时数分配

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大学1-3年级和部分研究生中开设体育必修课程,每学期24学时,每学48学时,3学年共计144学时,由第一、第二课堂共同完成。

1、俱乐部选项:每周1次俱乐部制课堂教学90分钟,学期24学时,6学期共计144学时。其中,俱乐部堂教学共计96学时,俱乐部活动共计48学时。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上午10:20—11:40、下午18:00-19:30)每学期不少于4次,每学期总时间不低于360分钟。俱乐部活动由专任教师进行技术指导、专项辅导、裁判培训竞赛组织及提供专业咨询。学生在体育管理软件上根据时间、兴趣爱好等个性化需求自主选择参与。

2、专项提高班:每周1次俱乐部制课堂教学90分钟,学期24学时。俱乐部选项中选取成绩优良、品德良好热爱运动的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参加专项提高班学习。

3、体育运动代表队:每周2次俱乐部专项训练,每次90分钟,学期48学时。在俱乐部选项班、专项提高班中选择专项成绩突出、品德优良、热爱运动竞赛的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参加校级体育运动代表队训练竞赛

根据校运动代表队《纲要》,凡参加校运动队的一、二、三年级学生可免修体育必修课,四年级学生按选修课成绩计第一课堂学分代表队队员代表学校参加校级以上体育竞赛并获得奖励,由学校第二课堂培养体系认定,根据相关规定予以第二课堂学分加分。校运动队队员的体育成绩、体育课程学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由各队主教练考评并报体育部审定。

4、体育保健课:对身体异常、患病而不能完成正常体育教学任务的学生,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经体育部同意并报教务备案,开设以康复为主要任务的保健体育课。保健班为一、二、三年级体弱、病、残及部分身体异常的特殊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目的在于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等体育活动,向学生传授体育保健知识,增强身体、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保健课以简化太极套路及基础健身为主要内容,保健班学生不参加游泳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注:1-4学期每期1学分,5-6学期每期0.5学分,大学期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5学分的体育课程,具体见表1、表2

 

1  体育课程名称及学时、学分的分配

 

课程名称

执行学期

学时

学分

一年级

体育俱乐部课程

12

48

2

二年级

体育俱乐部课程

34

48

2

三年级

体育俱乐部课程

56

48

1

 

2  不同年级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专项理论及技术

身体素质

游泳

体测

考试

机动

一年级

30

6

4

4

2

2

二年级

40

 

 

4

2

2

三年级

40

 

 

4

2

2

 

(三)专项设置

从终身体育出发,为满足学生体育运动多样化需求,结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具体情况,共开设22个专项运动。专项设置根据发展和需要进行实时调整。

体育类型

体育项目

球类运动

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

休闲健身运动

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瑜伽、器械健身、高尔夫

武术跆拳道与民族民俗民间

武术、太极、舞龙(狮)、空竹、花样跳绳、跆拳道、台球

其他运动

拓展、游泳、田径

五、考试与成绩评定

(一)体育课是学生必修课之一。根据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规定,体育课程应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合格给予学分。

凡缺课累积超过学期教学时数五分之一者(含五分之一)取消该门课程的考核及补考资格,该门课程以“禁考1”标识记入个人成绩。因伤病不能参加正常学习和考试者,应向教务处提交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缓修。未经批准或办理选课手续,擅自修读该门课程者,该门课程以“禁考1”标识记入个人成绩。经任课老师认定,平时考核不合格者,该门课程以“禁考2”标识记入个人成绩。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50%,包括出勤及课堂表现、校园跑、俱乐部活动。

1出勤按百分制计算,旷课一次扣15分,病、事假一次扣10分,迟到、早退一次扣5分;

2校园跑,俱乐部成员在俱乐部教学周内按配速要求完成50公里不少于10次,每1公里计2分,满分100分(15%)。(学生使用体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记录,在电子围栏内完成,为避免作弊期间会使用声纹认证+配速认证)

3俱乐部活动每学期完成基础次数4次,1次/90分钟或总计时360分钟/学期,90分钟计25分,满分100分(15%)。

2、实践成绩50%,包括专项技能、身体素质

 1)专项技能:由课程组制定考试内容及标准,由体育部学术委员会审核后执行,详见大纲考核内容及标准。

2身体素质:使用当学年体测成绩作为记录标准,1/3/5学期使用1000/800米+立定跳远,2/4/6学期使用50米+引体向上(男生)/仰卧起坐(女生)

 

6  体育成绩考核比例

 

平时成绩

实践成绩

学期

50%

50%

出勤及课堂表现

校园跑

俱乐部活动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135学期

20%

15%

15%

40%

10%

246学期

20%

15%

15%

40%

10%

 

注:身体素质得分因与体质测试成绩挂钩,对申请体测免测的学生,其当学年的身体素质得分为满分的30%计分。

 

六、其它说明

(一)游泳课

游泳课以两种形式授课。参加游泳课学生行课前必须到校医院进行体检,合格者方能下水,体检不合格和保健班学生不参加游泳课学习。

1、游泳普修课程。面向一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以了解水中应急求生基本技能和掌握蛙泳基本知识及技术为主,在2学期夏季开设,共4学时。

2、游泳专项课程。面向有游泳爱好和一定游泳基础的学生开设,以体育选项+游泳专项的形式开展,在46学期的夏季开设,共8学时。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所有在校生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每学年进行一次体质测试。测试时间由体质测试中心负责安排。不能参加体质测试者可申请免测,由本人填写申请表并报体育部体质测试中心备案。保健班学生填写申请表后,由保健班教师签字确认,交体育部体质测试中心备案。代表队受伤队员免于测试。对应测而未测者,体质测试成绩按零分计算。

校园跑

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校园跑者,可持三甲以上医院病情证明,填写申请表并由任课教师签字确认,交体育部办公室备案方可免跑,其当年的校园跑成绩记录为满分的30%计分。